配对不仅能发展幼儿视觉感知能力,提高认知水平,而且能增强幼儿的观察力,培养幼儿进行物品分类的能力。
小爱为大家推荐一款益智玩具——“配对卡”,能发展幼儿的颜色认知、图形认知、5以内数字认知,以及物品配对的能力。
玩具介绍
玩具构成
“配对卡”玩具是一款包含颜色认知、图形认知、5以内数字认知及同物品配对等多种知识经验的益智玩具。全套共有配对卡18张,正面为红、黄、蓝、绿、紫5种颜色的数字和图形。
配对卡正面图
玩具玩法
配对卡任意2张中均有一个相同元素。可以根据两张卡牌上的相同元素进行接龙游戏,也可以进行竞速游戏——游戏者快速找出两张配对卡上的相同元素然后进行描述(如绿色的正方形),先找到并说出该元素的幼儿获胜。
玩具价值分析
该玩具适合3~4岁幼儿,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以下意义:
1.熟悉5以内的数字、3种基本的几何形状和5种基本颜色。
2.快速找到并说出相同的元素,提高幼儿观察力、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3.遵守游戏规则,建立规则意识。
游戏过程与解析
班里来了一盒新玩具——配对卡,孩子们非常感兴趣。在区角游戏分组时,小蘑菇和朵朵商量着要一起来玩一玩。
阶段一:认一认,说一说
小蘑菇和朵朵拿到玩具后,把所有的卡片都放在了桌子上面。他们每人拿了一些卡片,对卡片上面的内容进行观察,嘴里还不停地说着。
小蘑菇说:“我有4。”
朵朵说:“我有1。”
小蘑菇说:“我有正方形。”
……
他们你一言我一语,把自己注意到的符号都说了一遍。
解析:
幼儿刚接触玩具时,先是被五颜六色的符号吸引,但在认读时主要还是通过符号的外形进行辨识,无论是数字还是形状,在幼儿眼里都只是一个图形,这符合幼儿该阶段的图形认知水平——局部粗糙地感知。同时,幼儿的游戏表现也说明,他们辨识图形的水平较好,对颜色的敏感度不高。
幼儿辨认配对卡上的符号
两人玩了一会儿辨认符号的游戏后,突然安静了下来,慢慢地感觉有些无聊,便将配对卡随意地摆来摆去。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现象,于是以同伴的身份介入到游戏当中。
“我还不会玩这个玩具呢!它是怎么玩的呀?我也想一起玩。”
小蘑菇和朵朵说:“好的,您先看我们玩。”
幼儿对卡片又进行了一次认读。教师拿起一张卡,随意指了一个图形。
“这个是什么?”
“圆形!”
“它是什么颜色的呀?”
“紫色的!”
“哦,原来是一个紫色的圆形啊!”
“对,紫色的圆形。”
“那我们再来比一比,看谁说得又快又完整。”
于是教师当裁判,与幼儿继续玩辨认符号的竞赛游戏,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,巩固其对符号的认知。
教师决策:
在幼儿持续无效游戏并直接影响其游戏兴趣后,教师选择进行介入,以交叉介入的方式,引导幼儿聚焦符号的不同维度。
解析:
在教师的引导下,幼儿开始关注符号的颜色,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述颜色和形状。在此过程中,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,颜色和形状两个维度的综合表达,也为幼儿二维分类打下了基础。
阶段二:看一看,比一比
游戏一:来接龙
教师正在与小蘑菇和朵朵进行辨认元素的竞赛游戏。
小蘑菇突然指着一个绿色正方形说:“这个绿色正方形,刚刚认过了。”
然后小蘑菇从刚刚认过的配对卡中找出一张有绿色正方形的卡片,“老师,你看,还有一个绿色正方形。”
朵朵见了,也找出一张卡,“我这也有一个正方形。”
教师问:“朵朵,你找的这个正方形和它们一样吗?”
朵朵仔细看了看:“不一样,这个是绿色的,我的是紫色的。”
等了一会,朵朵兴奋地叫起来:“啊!这个卡也有紫色的正方形,和我的一样!”
朵朵发现相同的绿色正方形
教师将这三张卡按顺序摆好:“看一看,你们有什么发现?”
小蘑菇和朵朵看了看,指着两张卡上的相同元素说:“这是2个绿色的正方形,这是2个紫色的正方形。”
教师:“挨着的两张卡上都有一个一样的,如果接着摆,可以怎么摆?”
听了教师的话,他们一下兴奋起来,纷纷开始往后接着放卡。
“他们都有蓝色的3。”
“他们都有红色的4。”
……
在活动结束的时候,教师请小蘑菇和朵朵给大家分享了接龙游戏,有趣的玩法激发了其他幼儿的游戏兴趣,小蘑菇和朵朵也获得了愉悦感和成就感。
解析:
该环节游戏看似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,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,教师虽然身在游戏中,但并未直接参与幼儿的操作,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言语的引导,让幼儿自己思考、自主发现、自由游戏,这也是教师进行支架式教学的一种策略。
在发现、总结、再次游戏的过程中,幼儿的观察力、创造力和反应力都得到有效发展。同时,幼儿对符号的描述越来越熟练、完整,其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较明显。
游戏二:对对碰
有了小蘑菇和朵朵的示范,在下一次的区角游戏时,更多小朋友参与到这个游戏,并挖掘出了这个玩具的核心玩法。在活动一开始,糖糖和一一就开始自己尝试接龙游戏,熊熊和可可在一旁围观。
看了一会,熊熊突然伸手抓起两张卡说:“我知道,这个上面都有黄色的5,它们是我的了!”
熊熊的突袭打乱了游戏秩序,场面混乱起来,一一跑过来找老师:“老师,熊熊抢我们的牌!”
熊熊委屈地说:“我也要玩,我这个更快!”
“你想怎么玩?”
“谁发现一样的,卡就归谁。”
“你们想试一试熊熊的玩法吗?”
“我想玩,但是我不想跟熊熊玩。”
”老师也觉得熊熊的玩法不错,但是打扰别人游戏对不对呢?我们要怎么做?”
最后,熊熊向一一和糖糖道歉,然后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完整说出了游戏玩法:同时出示两张卡,谁先发现两个维度都相同的符号并说出来,这两张卡就归谁,最后谁获得的卡多谁就获胜。
在已经掌握游戏的基础玩法后,竞赛的游戏机制更容易激起幼儿的游戏兴趣,大家又开始开心地玩了起来,纷纷赞同熊熊的玩法,这让熊熊有点小自豪呢!
解析:
新玩法的产生居然源自幼儿的不耐烦等待,这个结果让人难以置信,但又真实地发生。在此过程中,教师的引导显得至关重要,面对幼儿的争吵,教师并没有简单地直接干预去平息“战火”,而是选择聆听、肯定幼儿的想法,同时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,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,这也正是多人游戏的重要作用之一。
我们倡导让幼儿自主游戏,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撒手不管,任其“野蛮生长”。有教育价值的游戏活动,尤其是以益智玩具为媒介的游戏活动,教师适宜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。在这个玩具的游戏中,教师的几次介入都对推动游戏进程和幼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从最初的发现符号特点到寻找两个维度都相同的符号,再到鼓励幼儿创新玩法,教师的每一次介入都看似蜻蜓点水,实际上用的言语或行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,引导、点醒幼儿,推动他们自主思考、自主发现,进而自主游戏,实现自我发展。
更多好玩具,尽在爱立方益智区
购买请拨打服务热线↓↓↓
☎全国服务热线:400-166-6208
☎全国热线:027-87521830
☎湖北省专线:027-87679162
返回列表
官方微信
联系电话